梧州日報訊(記者 祝琳 通訊員 梅釗) 家住幸福社區的呂景華是退休職工,現在是幸福社區黨總支第一黨支部書記。平日,他經常看報紙、讀新聞,關注時政大事、關心民生熱點,還主動走訪群眾,把黨和政府的新政策、新舉措以及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動態傳達到社區基層。
近日,參加了長洲區大塘街道辦事處幸福社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部署大會的呂景華十分興奮。在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曉紅與各支部書記的談話中,呂景華主動要求到小區居民家中,宣講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精神,為社區黨總支征集意見和建議,調動社區居民參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連日來,呂景華帶著事先準備好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宣傳手冊、調查問卷等材料,走進一個個小區、爬上一棟棟樓房、敲開一戶戶居民家門,耐心地向居民黨員講解活動有關精神,詳細地介紹大塘街道黨工委和幸福社區黨總支開展活動的思路與舉措,認真地記錄大家的活動對意見和建議。
“社區是黨聯系群眾的重要載體,我們社區干部上門走訪調查,不僅可以讓流動黨員對教育實踐活動有更深的了解,引導他們自覺踐行群眾路線,還可征集到大家對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金點子’,幫助社區改進工作。”呂景華說。
在大塘街道辦事處,和呂景華一樣的教育實踐活動宣講員還有很多,街道、社區干部采取上門送學、結對幫學、集中宣傳等形式,結合政策宣講、信訪調解、現場辦公、調查研究“四進網格”活動,走進群眾、直面問題,著力解決群眾在教育、醫療、就業、住房、養老、社會保障等方面的需求。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大塘街道黨工委班子在社區開展調解會五次,現場化解了多個居民群眾意見較集中的難題。同時,大塘街道辦事處先后投入1.5萬元解決四個無物業管理單位的小區排污管堵塞問題,投入2萬元建立兩個小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室,籌措5萬多元建立梧松生活區老人活動中心和健康小家,為社區居民辦實事、辦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