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茄子、白菜是百姓餐桌上最常見的蔬菜。
????然而,這些在陽光、雨露下茁壯成長的蔬菜,卻也和農藥一起度過“一生”:一根豆角被“喂”11種農藥,一根茄子一次性混打4種農藥,剛噴過農藥的蔬菜第二天就被采摘下來,運往市場銷售。
????每提起農藥殘留,一些人就把矛頭對準了菜農、果農,指責現在的農民為了賺錢少了樸實,變得狡黠。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與農民長期盲目用藥有很大的關系,而農民的盲目其實很無奈,因為沒有人告訴他們什么是標準,什么是安全,他們只能聽賣藥的“吆喝”,或者憑借自己有限的知識對照著說明書“藥多了加水,水多了加藥”。
????而最糟糕的是,被菜農亂“噴藥”的問題蔬菜,竟然由于監管力度不強,農殘檢測一路“綠燈”,經產地批發市場至銷地批發市場,再到銷地農貿市場等3個環節,沒有任何農殘檢測,“順利”到達消費者餐桌上。被“喂”11種農藥的豆角,就這樣“喂”到了我們的口中。
????當我們質問監管部門為何不作為的時候,他們給我們的答案是:“管不住”加“管不全”。
????“管不住”是因為設備不行;“管不全”是因為力量不夠。這到底是什么道理?害蟲泛濫,農殘超標,我們餐桌上的蔬菜安全,正經受嚴峻考驗。
????如何從根源上杜絕問題蔬菜的出現?筆者認為,一是從宏觀上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和種植模式,實行有組織的合作制生產,改變現在的分散種植模式等;
????二是建立一套科學的全過程“控農殘”體系,著力加強源頭監管,適當設立鄉鎮級檢測站,逐步增強菜農的科學用藥意識,從源頭上抓好質量安全監管的“籬笆”;同時,對產地農業部門應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度,并將蔬菜的質量安全指標納入當地政府的績效考核體系中;
????三是加大對農民的教育培訓,讓他們學會科學種植、施藥。
????四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增添人力和先進檢測設備,建立完善監管體系,對市場主辦方也應實行質量安全的責任追究和獎勵制度,加強對蔬菜批發市場的現場監管,增加質量抽檢頻次,構筑批發環節的蔬菜質量安全“防火墻”,從根本上改變市場無人管、無法管的局面。
????只有這樣,問題蔬菜才不會一次次傷害我們的胃,一次次觸動我們那脆弱的神經。
??? □鐘斌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