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施遠硯 曾煒 通訊員 陳思晴)立冬到來,早晚溫差越來越明顯。醫生提醒,秋冬季節是腦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市民需提高警惕,避免“中招”。
市工人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陳冬云表示,定期進行心腦血管危險因素篩查,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的關鍵舉措。“部分人群尤其要重視心腦血管方面的健康問題,如有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有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的‘三高’患者,久坐不動、缺乏運動及腹型肥胖人群,常常出現心悸、心慌、頭暈和不明原因昏厥的人群,應主動進行心腦血管疾病的篩查及危險因素的監測和管理。”陳冬云說。
秋冬季節早晚溫差大,更容易引起血壓的波動。“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血糖、血壓、血脂這三項數據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早期發現問題大多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早期藥物治療或手術等方式進行有效干預,從而延緩甚至是阻止疾病的發展。”陳冬云建議,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最好能有早晚監測血壓、血糖的習慣。
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文件要求,65歲及以上老人每年可進行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包括一般的體格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胸片、腹部B超、心電圖、中醫體質辨識等檢查項目。陳冬云提醒,拿到體檢單后,要重點關注血糖、血脂、血壓的數值,如果有異常要及時就醫咨詢專業醫生,避免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此外,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最好能定期篩查有無“三高”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