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 “現在鄰里往來沒了攀比負擔,日子越過越有勁!”近日,在藤縣古龍鎮德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村民玉作成指著墻繪上“孝老愛親”四個字感慨地說。
2024年以來,古龍鎮人大緊扣移風易俗關鍵環節,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為指引,通過選樹標桿、立體宣教、示范引領、制度固基四大舉措,推動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在基層走深走實,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能。
代表尋“星”,樹榜樣新風。古龍鎮人大建立“網格化”走訪,組織代表深入村戶開展“身邊好人”線索摸排。2023年9月,該鎮田心村人大代表聯絡站在民情會上多次聽到鄧表媚20年如一日孝老愛親的事跡,隨即召開村民大會,以民主投票推選其為孝老愛親典型。在代表推動下,鄧表媚事跡獲媒體報道,并入選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全鎮開展“好人面對面”巡回宣講12場,吸引7000余人參與,帶動涌現17個“最美家庭”、23名“孝老愛親模范”。
代表發聲,破陳規陋習。在該鎮忠隆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人大代表邀請“中國好人”用方言宣講已成常態。2024年以來,累計開展移風易俗宣講20余場,覆蓋1200余人次;依托聯絡站入戶走訪,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接待來訪100余人次。村民對婚喪簡辦的認同率從40%躍升至85%。
代表獻策,繪文明樣板。該鎮德安村在人大代表與村民共商下,將大社組打造成移風易俗示范點:繪制“喜事新辦”主題墻畫,改造舊房為文明實踐廣場,村道變身文化長廊。同時,該村村民共同制定移風易俗承諾書,勸阻鋪張宴請、煙花爆竹等,全鎮煙花爆竹使用量減少約60%,年均人情支出從約5000元降至約1000元。
代表筑制,固治理根基。該鎮合隆村將宴席標準等寫入村規民約,明確操辦規模與標準;德安、金鳳等村試點“積分制”,以積分兌換日用品,開展活動50余場,實現從“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轉變,讓移風易俗有章可循、常態長效。
從民情摸排到村規民約自主制定,從示范共建到共同監督,古龍鎮人大代表以“四維聚力”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一幅“人大代表勤履職,文明之花常盛開”的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黃群禮 毛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