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點一點,30萬元貸款就到賬了!”9月9日,在郵儲銀行廣西區分行與自治區林業局聯合舉辦的“廣西林草貸”發布暨首批“林下經濟貸款”發放儀式現場,來自灌陽縣西山瑤族鄉的經營戶吳先生看著貸款資金到賬的通知短信,難掩激動。當天,包括吳先生在內的4位林下經濟經營業主,共獲得100萬元“林下經濟貸”授信支持,這標志著我區專為林下經濟量身打造的“廣西林草貸”特色業務正式落地,為破解山區林業經營主體融資難題按下“加速鍵”。
“守著千畝林地想擴產,卻卡在了錢上。”談及此前的困境,吳先生感慨頗深。作為擁有10年林下種植經驗的中藥材種植戶,他通過靈芝與草珊瑚雙套種技術,不僅讓自家林地實現“一地雙收”,還帶動周邊4000余畝林地林下經濟產業升級、600余戶農戶增收,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林下經濟帶頭人”。
然而,種植基地地處大山深處,資金投入成了他擴大規模的“攔路虎”——缺乏抵押物、擔保渠道有限,融資之路困難重重。“今年想擴大種植規模,但種苗和人工成本都需要增加投入,讓我倍感焦慮。”吳先生說。
轉機源于一次政策宣講。得知郵儲銀行廣西區分行與自治區林業局聯合推出“林下經濟貸”后,吳先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聯系了郵儲銀行客戶經理。令他意外的是,在客戶經理的指導下,他僅通過手機銀行提交申請,當天便獲得30萬元純信用授信,“不用跑銀行,利率還有優惠,這真是好政策!”
吳先生的經歷,正是廣西林下經濟發展中融資需求的縮影。廣西是林業資源“富礦區”,蘊含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林下經濟產業基礎雄厚,2024年底全區林下經濟發展面積已超7000萬畝,產值突破1388億元,中藥材種植、加工等細分領域優勢突出,成為帶動農民增收、激活區域經濟的綠色引擎。但長期以來,“融資難、融資貴”仍是制約產業升級的瓶頸——經營主體分散、缺乏有效抵押、風險評估難度大,導致金融資源難以精準下沉。
此次推出的“林下經濟貸”,正是針對這些痛點的創新破局之舉。據郵儲銀行廣西區分行副行長高山介紹,該產品是郵儲銀行廣西區分行在自治區林業局支持下,專為林下經濟產業上中下游市場主體設計的“廣西特色方案”,覆蓋中藥材種植、加工、批發全鏈條。其最大亮點在于“純信用、無抵押、無擔保”的授信模式,結合“利率低、到期可續貸”的優惠政策,能最大限度降低經營主體融資門檻與成本。
值得關注的是,產品創新采用“政銀聯動+評選推薦+線上申請”機制:自治區林業局依托行業資源,篩選推薦優質經營主體;郵儲銀行簡化審批流程,通過線上渠道實現“快速申請、高效審批”,讓金融服務突破地理限制,直達林業產業“毛細血管”。
“‘林下經濟貸’的落地,是政銀雙方落實國家政策、服務鄉村振興的具體實踐。”自治區林業局總工程師施福軍在發放儀式上強調。郵儲銀行廣西區分行聯合自治區林業局聯合推出“林下經濟貸”,既是其主動落實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林草局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林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要求,推動金融機構與廣西林業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也是該行扎實推進“七大千億產業開發專項行動”、助力地方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
此次推出“林下經濟貸”,是履行服務國家戰略、助力鄉村振興的責任擔當。郵儲銀行廣西區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與林業部門的合作,優化產品服務流程,擴大貸款覆蓋范圍,讓更多林下經濟經營主體享受到便捷、優惠的金融服務,為廣西林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以綠色金融力量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朱瀅、梁東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