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有房的“貧困”生活
“我不僅是房奴,我還是車奴,外加孩奴!”在一家證券公司擔任IT經理的趙先生語出驚人。
趙先生2003年碩士畢業,2007年結婚成家,2009年做了父親,目前月收入15000元。“在中關村,像我一樣在日后漫長的20年內,每個月背著6000多元的債務的人比比皆是。房貸、汽油錢就占據每月可支配收入的70%左右,目前打死都不敢失業。”雖然過上了有車有房的生活,但相比之下,趙先生更眷戀以前的“無產”生活。
“回想起來,還是租房時代最瀟灑,去凱賓斯基喝酒,去馬爾代夫度假。而當我花那么多‘銀子’買房,卻像是菜市場買棵白菜一樣爽快。現在我中午伙食費可是10塊錢標準,要養家糊口啊。不過,令我欣慰的是,從買完房到現在9個月,同一小區房價上漲了50%。”
記者瀏覽各大網絡論壇發現, 力挺購房者最主流的看法是:“買房100%賺錢,創業99%賠錢。”
數據顯示,目前五環沿線新盤已開始突破2萬元/平方米,四環內新盤價格大都在35000元/平方米以上,六環內已基本沒有1萬元/平方米以下的房源了。
房價重壓之下,中低收入人群置業已全線“郊區化”,到燕郊、通州、順義、門頭溝等地購房,隨之而來的就是每日舟車勞頓。房子問題不能不解決,而80后集體“奔三”又使生育問題無法回避,撫養子女的費用又成為家庭一項重大支出,盡管專家不斷提出理財建議,但這個新的命題目前還是無解。
“中國有沒有中產無所謂,蟻族也好,蝸居也罷,我們捫心自問:是不是一定要背著房子這個殼末路狂奔?”一位網友無奈疑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