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在外:
??? 六堡茶為傳統出口產品,多銷往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清嘉慶前后,馬來西亞等地的僑胞已普遍用六堡茶作治病驅痢和解暑的生活飲品。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部分茶莊常用大字標榜“正宗梧州六堡茶”,以廣招來客,顯示其品質優良正宗。但由于產量有限,很多人只聞其名而沒能喝上。據資料顯示,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梧州六堡茶作為地方土特產送上北京,供中央領導同志飲用,并以此作為招待客人的上禮,許多中央領導同志特別是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就特別喜歡喝六堡茶。現在北京、上海、重慶、港澳臺有少部分人家里還收藏有三十年以上的六堡茶,可以稱得上是可以喝的“古董”。
??? 近年來,隨著傳統僑銷黑茶——云南普洱茶需求量和影響力的擴大,同屬傳統僑銷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為眾多愛茶之人所推崇,其獨有的風味品質和保健作用逐漸被人們重新認識。六堡茶在梧州市的銷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談論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為梧州飲茶愛好者追求的新時尚。
??? 六堡茶是廣西所特有的名茶,屬黑茶類。產于潯江、賀江、桂江、郁江、柳江以及紅水河兩岸的山區,而以梧州蒼梧縣六堡鄉所產的最為著名,故稱六堡茶,年產量約為三萬余擔,除部分內銷外,大部分用于出口,銷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以及香港、澳門地區。
??? 六堡茶素以“紅、濃、陳、醇”四絕著稱。其外型色澤黑褐、湯色紅濃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回甘、香氣陳醇、有檳榔香。品質優異,風味獨特。具有和胃理氣、消滯除脹、清熱化濕、醒酒、降脂等多種保健功效。在海內外,尤其是在海外僑胞中享有較高的聲譽,被視為養生保健的珍品。民間流傳有耐于久藏、越陳越香的說法。蒼梧縣志(同治版本)則有“——六堡味厚,隔宿不變”的評價。而茶中有“發金花”的,即生長有金色菌孢子的最受歡迎。因金花菌能夠分泌除多種酶,促使茶葉內含物質朝特定的化學反應方向轉化,形成具有良好滋味和氣味的物質,其保健功效也特好。
??? 據南北朝時期的《桐君錄》所載:“南方有瓜木,亦似茗,至苦澀,取為屑茶飲,亦可通夜不眠。煮鹽人但資此飲,而交廣最重,客來先設,乃加以筆香輩。”說明遠在五、六世紀時,兩廣地區的人們已有普遍飲茶的習慣。到了魏晉朝期間,茶葉已經開始制餅烘干,并有緊壓茶出現。正如陸羽《茶經》中所云: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穿之、封之、培之、茶之干矣。鮮葉采摘后經過蒸餅搗揉出汁。用手拍緊成形,烘干后成為餅茶、團茶備用。而六堡茶的制法正是源自于這種方法。經過不斷的演變,才形成了六堡茶今天的制作方法和品質。宋朝實行“茶馬交易”,用磚茶運往西北換馬,當時湖南就有黑茶制造,黑茶壓成磚,運往西北,其中的“茯磚茶”很象六堡茶的制法。從《桐君錄》來看,六堡茶可能是湖南黑茶的前驅,由此可知,六堡茶的產制,當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
??? 六堡茶的制造采用當地的大葉種茶樹的鮮葉作為原料,采摘標準是成熟新稍的一芽四、五葉,制作方法可分為原料加工(初、精制加工)、蒸壓陳化兩隔過程。鮮葉捎經曬涼,即采用綠茶制法。經過特殊的渥堆工序并經干燥后成為毛茶。再經精制,按成品級別進行拼配成為原料,用蒸汽蒸軟了投入特別的容器中壓緊。成形、包裝好的茶放置再通風、陰涼、干濕度適宜、干凈衛生無不良氣味的地方自然風干一年以上即可上市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