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泉豆漿能久負盛名,飲譽中外,與冰泉有密切關系。冰泉位于梧州城東北側山下,它是一口歷史悠久的古井。其水清冽甘冷,清澈如鏡,素有“冰井泉香”之美譽。唐代著名詩人元結,經過梧州時發現了這個舉世罕見的泉井,并親自寫下銘文,曰:“火山無火,冰井無冰,唯彼清泉,甘寒可凝。鑄金磨石,篆該此銘,置之泉上,彰厥后生。”宋代《太平寰記》則說:“(梧州冰泉)其水甘涼清冽,非南方泉比也……”大文學家蘇東坡兩度路過梧州,均用井中泉水泡茶,飲后驚嘆道:“入口勝霜冷,明凈可鑒影,試烹白云茶,碗上雪花映。”南宋紹興年間的梧州州守、詩人任詔對冰泉之水更是贊賞備至。他曾作詩贊道:“驅車出東門,弭節訪冰泉。寺古棟宇傾,碑折苔蘚屏。源泉此中生,瑩凈可鑒影。命僧旋汲之,入口勝霜冷。試烹白云茶,碗面雪花映。清涼滌煩襟,潤澤勞瓶綆。可以濯我纓,悠然脫塵境。”現在,原來的冰井雖然已經崩塌了,但冰泉依然源源不斷,淌流不息。利用這種優質的泉水制作的豆漿,其品質和風味自然不同凡響。
利用冰泉之水制作豆漿由來已久。民間傳說它最早見于明代永樂年間。相傳,解縉與冰泉豆漿還有一段趣聞。解縉(公元1369-1415年),字大紳,是明代著名的學問家。19歲中進士,任翰林學士,甚為明太祖朱元璋器重。后因主張立皇長子高熾為太子,使明成祖很不高興。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二月,解縉被貶廣西,降為布政使司參議。解縉在廣西期間,遍游了廣西的名勝古跡,一次,來到梧州,并慕名游覽了冰泉。游覽片刻,忽聞一陣清香隨風撲鼻而來,解縉好生奇怪,循香而尋,發現不遠處有一家豆漿鋪,走近一看,只見碗中豆漿晶瑩如脂,香味四溢,一飲頓感滋潤嫰滑,清甜香醇。解縉先是大為驚訝,繼而贊不絕口。店主聽后十分高興,并告訴他這豆漿是用冰井之泉制成,名曰冰泉豆漿。事隔兩三年后,解縉仍然念念不忘冰泉豆漿。在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解縉赴京私下謁見太子高熾,敘談中向太子介紹了他在廣西的所見所聞,當說到梧州冰泉和冰泉豆漿時,更是繪聲繪色,滔滔不絕。太子聽后甚為高興,并不無遺憾地說今生不能品嘗冰泉豆漿,來世亦要加倍補償。后來,太子在群臣中間還多次提起自己未能嘗到的梧州冰泉豆漿。次子高煦聽說后,心想,高熾何以知道梧州有此小食?經明查暗訪得知是解縉告訴的。高煦原先曾暗中運動爭立太子,后因解縉等人反對而以失敗告終。他對解縉早已恨之入骨,便以“私覲東宮”、“必有謀反”等莫須有的罪名,在明成祖面前告了解縉一狀。明成祖大怒,將解縉逮捕入獄。此后,太子高熾在宮中再也不敢重提冰泉豆漿了。明代以后,冰泉豆漿曾幾度興旺、幾度衰落。直到近代,冰泉豆漿又日益興旺起來,而且名氣越來越大,特別是到了30年代中期,冰泉豆漿已成了家喻戶曉,有口皆碑的名吃。其中以藤縣商人黃彩洲在梧州開設的冰泉豆漿店呼聲最高,影響最廣。解放后,梧州冰泉豆漿館全部繼承了冰泉豆漿的傳統技藝,使冰泉豆漿名副其實。若將其斟進瓷碗,如脂似乳,宛如瓊漿。若用湯匙將其舀起滴落,只見豆漿就象一串斷線的珍珠,瑩光閃閃地落下,入口一品頓感醇濃香甜,煞是逗人口涎。故而,冰泉豆漿又被人稱為“冰泉滴珠豆漿”、“滴珠蜜味”。冰泉豆漿不但口感好,風味佳,而且富含蛋白質,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所以,被視為理想佳飲,健身玉液。凡是到梧州的中外客人都要一品冰泉豆漿為樂事。民間中流傳有“不飲冰泉羹,枉然到梧州”之說。 |